室內interior 第381期

採訪  陳映蓁  /  影像 吳啟明

坐落於城市重劃區的核心地帶,這是業主與設計團隊的第三次合作,預售階段即著手進行格局客變,期望打造一處結合度假、接待功能的愜意場域,同時預留未來退休長住的彈性。設計師提到,本案作為一家四口的第二居所,整體擘劃上除了滿足生活機能外,更需在「開放交流」與「安定日常」之間覓得細膩平衡,使生活在其中自在流動、彼此牽引。



綜觀平面,設計師以玄關為中心軸線,無形劃分出宅邸的公私領域,動線清晰卻不生硬,採取「動靜並置、場域引導」的策略,將屋主的日常空間,包括客廳、餐廚區與主臥室整合於右側軸線,左側則串聯起居室跟兩間小孩房,家庭成員各擁其境,同時還保有互動可能;藉由空間量體與光線節奏分段布局,形塑主次分明、流動又不失儀式感的場景配置。

      

詩意構築節奏

此作風格定位為「法式現代」,設計語彙融合法式優雅和現代簡約,在柔美與理性之間建構空間脈動。「潤物」是貫穿這個寓所的精神,沒有喧囂誇飾的表象,只有不斷流動的肌理及觸感,使人不經意地與空間產生情感連結。
全室以灰色橡木地板奠定靜謐調性,公區牆面選用麻布質壁紙,增添溫潤觸感,私領域及廊道透過特色手工壁紙與塗裝,描繪靜中有序、動中有詩的氛圍;這些壁材取代冷調的單一塗料,使不同機能空間具備獨立情緒,在一致基調中變化細節,層次多變、不顯紊亂,維持住宅的和諧。色彩方面則以灰調交織中性色系,並點綴墨綠、酒紅等飽和家具以及燈飾,豎立視覺重心。電視主牆選用義大利原裝卡拉拉大理石,並經過特殊消光處理,淡化原石鋒芒,轉而呈現如霧光般的溫潤質感;作為立面主體,它不僅錨定了公區的穩定秩序,其紋理亦兼具了畫面的律動性,石材的穩重、木質的溫潤、布料的柔軟、藤編的自然,這些相異材料透過光影串成細膩的畫面,每一處轉折皆陳述著家的故事。

劇場般的序曲
玄關以藤灰色手工塗料與長向廊道塑造靜謐過場,進入公共區域由暗轉明,增添劇場般的轉場氛圍。客廳的圓形浮雕天花板象徵法式等頂美學,懸於圓頂天花下的主燈則由懸浮玻璃圓球和裸露線條構成,輕盈卻具存在感;燈具和浮雕比例相互對應,拉伸了視線的垂直延展性,使其成為空間不容忽視的焦點。
鏈結客廳與餐廚區的立柱,更替室內注入一抹雕塑性,設計師解釋道,實木經過車枳工藝以及染黑處理,強化了藝術效果;既可作為場域間的節點,也同步建立起空間節奏,賦予極具張力的裝飾語言。
 

以光影為筆
主臥室利用素面壁紙打造安穩的睡寢環境,細節中盡顯低調,男孩房的英式風格搭配木百葉、深木紋收納櫃與灰壁布,描繪沉穩氣息,女孩房則以弧形牆面延伸至天花板,融合月亮吊燈的柔光,形塑夢幻之感。全案照明層次豐富,吊燈、壁燈、檯燈與立燈等多樣形式依循空間與時段創造不同光感氛圍,使光源成為設計與情緒的深層對話。
這是一處將日常化為詩意的空間,一如潤物細無聲般,材質、色彩與光影在設計中緩緩流動,真切實踐生活之美。